批判“知识私有”坚持教育革命

    【作者】史新

    【期号】197601

    【总期号】116

    【页码】35

    【正文】当前,我国教育战线形势大好。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摧毁了刘少奇、林彪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批判了他们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蓬勃发展,无产阶级的教育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和巩固起来。但是,应当看到,教育阵地几千年来一直是剥削阶级的“世袭领地”,正如列宁所说的“教育界的资产阶级偏见特别顽固。”资产阶级偏见在教育界的主要表现,就是“知识私有”、“智育第一”、“业务挂帅”、“理论至上”、“外行不能领导内行”等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二十六年来,在这些问题上,教育战线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几经反复,每进行一次重大改革,资产阶级总是伺机反攻倒算,力图使旧的东西复辟。最近,教育界又出现了一些奇谈怪论,说什么批判“知识私有”“智育第一”就是不讲学文化知识,开门办学就是不要学理论,工农兵上大学“质量低”,学校“要有热心科学的外行来领导”等等,企图篡改教育革命的方向,复辟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对此,必须痛加批判。

        一

    毛主席说:“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劳动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者,是革命的主力军,历史的创造者,因此,知识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进步的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创造的经验,至多只不过起了一个总结和概括的作用。但是,几千年来,知识一直被当作私有财产,成为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实行专政的工具。这种历史的颠倒是怎样发生的呢?本来,在原始社会,并没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只是到了原始社会后期,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剥削,产生了阶级,原始社会解体,进入了奴隶社会,才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恩格斯说:“在这个完全委身于劳动的大多数人之旁,形成了一个脱离直接生产劳动的阶级,它从事于社会的共同事务:劳动管理、政务、司法、科学、艺术等等。因此,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可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体现了阶级的对抗。没落奴隶主代言人孟轲叫嚷:“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封建地主阶级宣扬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都成了商品,知识也不例外。资产阶级“把知识当作专利品,把知识变成他们统治所谓‘下等人’的工具。”毛主席说,解放前的中国“跟资本主义差不多”,在旧中国知识是剥削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私有财产,被作为商品进行交换。反动知识分子把自己的知识和灵魂一道出卖给反动统治阶级,作了反动派的忠实爪牙;有些人则把知识作为商品进行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争名夺利,因而“知识私有”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全国解放后,反动政权已经被打倒,“所有制变更了”。被作为“私有财富”的旧知识分子所掌握的知识,却不能象对待地主资本家的土地、工厂那样处理,既不能剥夺,也不能没收。因此,解放后,我们对旧社会过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并给予他们种种优厚的待遇,这正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私有制痕迹的反映。全国解放后培养起来的知识分子,费用大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负担的,“所以复杂劳动所创造的成果,即比较大的价值也归社会所有。”本人不应当有“任何额外的要求。”可是有些人“知识私有”观念也相当严重。这是因为,在我国,虽然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已经基本上变为公有制,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原有对立的状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资产阶级法权尚未完全取消;三大差别仍然存在,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处于优越的地位,反映这三大差别的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对人们还起着腐蚀作用;我们实行的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因而在分配领域里资产阶级法权还占统治地位,知识分子因为文化水平高,是所谓复杂劳动,有权从社会领取较多的消费品,因而生活上处于优越的地位。这些就给“知识私有”的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存在和泛滥,提供了客观的经济条件。

    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还相当“长期地留在人们的头脑里,不愿意轻易地退走的”,几千年剥削阶级社会遗留下来的“知识私有”的传统观念,在社会上不少人的头脑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并且一下子变不过来。原来被推翻的剥削阶级,更是人还在,心不死,他们虽然已经不能再把土地或工厂传给自己的下一代,却期望自己的子女,以“知识”为资本,继续向上爬,做骑在工农头上的精神贵族。混在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刘少奇、林彪之流也大肆贩卖“知识私有”论,教唆青年把知识当作私有财产,当作个人成名成家的资本,疯狂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把“知识私有”作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精神支柱,为其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服务。这就是“知识私有”观念赖以存在和泛滥的思想政治条件。

    总之,“知识私有”观念是在长期的私有制社会形成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还有它赖以存在和泛滥的经济、政治条件,因此,我们应当针对“知识私有”这种传统观念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和危害,无情揭露,深刻批判。现在有一种所谓批判“知识私有”就是“不讲学文化”,就是提倡“文化无用”或“知识无用”的奇谈怪论,其实,“文化无用”论是“知识私有”的反动理论受到批判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批判“知识私有”观念,决不是说“知识无用”、“技术无用”、“文化无用”。无产阶级非常需要知识,如列宁所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但关键问题是对知识持什么态度。知识是公有还是私有?是作为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的武器,还是作为个人猎取名利的资本?这反映了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把知识看作个人的私有财产,正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世界观的集中表现。

        二

    在教育战线上,“知识私有”是刘少奇、林彪一伙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所谓“外行不能领导内行”、“智育第一”、“业务挂帅”、“理论至上”,都是“知识私有”这条黑藤上的毒瓜。

    第一、他们以“知识私有”作武器篡夺教育领导权

    学校教育事业是由共产党来领导,还是由资产阶级专家来领导?这是关系到毛主席的教育方针能否贯彻,关系到学校这个阶级斗争的工具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的一个根本问题。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刘少奇一伙却把教育事业的领导大权拱手交给资产阶级。他们竭力为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夺权大造舆论,胡说什么“权,不是那一个给的,硬是要掌握本事,掌握知识的人”,“知识多就有权”,“中国最有文化的是资产阶级,包括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疯狂叫嚷“要让他们坐天下”。很明显的,他们鼓吹“知识私有”,就是要让资产阶级坐天下,专无产阶级的政,就是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永远统治我们的学校。

    因此,在教育阵地上,两个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一九五七年,资产阶级右派向党发动了猖狂进攻,叫嚷“外行不能领导内行”,要求“取消党委制”,实行“教授治校”,妄图把共产党赶出学校。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奋起打退了右派的进攻后,党对学校的领导有所加强,一九五八年教育革命蓬勃开展,可是不久,刘少奇一伙,又对一九五八年教育革命实行反攻倒算,他们制定了各类学校的工作条例,维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巩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反革命专政。

    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从教育阵地向资产阶级的统治发动了反攻,在毛主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的号令下,全国人民奋起夺回了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把持的教育大权,粉碎了资产阶级司令部,工宣队和贫下中农开进学校,开始打破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独霸的一统天下。开创了有史以来不曾有过的工农劳动群众亲自领导、管理、改造学校的新局面。但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把教育这块资产阶级的“世袭领地”牢固地占领下来,还要经过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还是很激烈的斗争。资产阶级还会以知识为资本,顽强地抵制工人阶级的领导。有的人说什么:“工人阶级只能占领礼堂,不能占领课堂”;有的人还转弯抹角的提出所谓“要有热心科学的外行来领导”,篡改毛主席关于“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的指示,妄图把工人阶级的领导一举反掉。这实质上是打着“热心科学”的招牌,贩卖“外行不能领导内行”的黑货,其根本目的就是为资产阶级重新篡夺教育领导权造舆论,就是要维护资产阶级对学校的统治。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必须有工人阶级领导”。工人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最痛恨为剥削阶级服务的旧教育制度。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工人阶级牢固地占领教育阵地,才能打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独霸的一统天下,真正把学校改造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第二、他们鼓吹“知识私有”,疯狂推行“智育第一”、“业务挂帅”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

    毛主席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刘少奇一伙极力宣扬“学校就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大肆推行“智育第一”、“业务挂帅”的修正主义路线,竭力引导青年脱离无产阶级政治。他们这条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就是“知识私有”的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其实,教育“脱离政治”、“不问政治”,“都是资产阶级的伪善说法。”“智育第一”、“业务挂帅”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政治挂帅,目的是“培养资本家所需要的奴仆”,为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服务。针对这种情况,毛主席曾经尖锐地指出:“在一些人的眼中,好象什么政治,什么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都没有关心的必要。好象马克思主义行时了一阵,现在就不那么行时了。针对着这种情况,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群众起来造了资产阶级司令部的反,揭发和批判了“智育第一”“业务挂帅”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但是,它的流毒还远未根除。由于“知识私有”观念作怪,重专轻红、重业务轻政治、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资产阶级思想倾向还严重存在。现在,有人散布“工农兵学员业务基础差”、“教育质量降低了”的论调,企图利用人民要把科学文化搞上去的迫切心情,恢复“智育第一”、“业务挂帅”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所谓“不要不加分析地批判智育第一”,实际上,就是反对批判“智育第一”。对教育质量,不同的阶级有根本不同的看法。我们看质量首先要看学生的政治质量,即为无产阶级服务,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方向,要看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即使就业务学习而论,也决不能以念了多少本书为标准,更要看其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总是以能否死记硬背封、资、修的教条,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

    这些情况告诉我们:决不能认为刘少奇、林彪一伙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摧垮了,他们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批判了,“智育第一”、“业务挂帅”的修正主义路线再也不会出现了。我们应当看到:只要阶级还存在,“知识私有”之类的资产阶级思想还存在,“智育第一”“业务挂帅”的修正主义路线一定会在新的形式中表现出来。我们应当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第三、他们以“知识私有”作诱饵,极力引导青年走“关门读书”“个人奋斗”的道路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因此,教育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原则。才能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从苏修的“全民教育”到刘少奇一伙推行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都是宣扬“理论至上”,反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苏修的反动教育“权威”凯洛夫胡说:“教学不是,也不可能是与科学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过程”,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刘少奇一伙也公开号召“学生应当埋头读书,埋头从事理论的研究。”“你们要安心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在刘少奇、林彪倡导的“关门读书”“个人奋斗”的办学道路指引下,文化大革命前的学校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把学生禁锢在与三大革命实践相隔绝的书斋里,看不见稻、粱、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怎样交换,变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这样“个人奋斗”下去,有的人就变成了复辟资本主义的殉葬品。

    文化大革命后,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教育开始和三大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实行开门办学,开始改变着“三脱离”、“三中心”的修正主义办学路线。现在有人把开门办学歪曲为“不学文化”、“实践——实践——实践”,这完全是对毛主席的《五·七指示》道路的诬蔑。实践证明:实行开门办学,把教育同三大革命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是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的根本途径。大学文科几年来以社会为工厂,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紧密结合批林批孔、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来组织教学,推动了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等各个学科的改造。理工科在开门办学过程中,也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路线组织教学,既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知识,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坚持无产阶级开门办学的道路,还是坚持资产阶级关门办学的道路,也是教育战线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之一。那种把开门办学诬蔑为“不学文化”,实际上就是要走资产阶级“个人奋斗”“关门办学”的老路,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资产阶级接班人。

      第四、他们利用“知识私有”观念,大肆兜售“读书做官”“成名成家”的黑货

    毛主席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遵照毛主席关于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导,知识应当成为为工农兵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工具。但是,刘少奇一伙大肆兜售“读书做官”“成名名家”的资产阶级黑货,胡说什么“只要学好一门专长,将来就会成名成家,就有了一切”,就“会有重要地位给他的。”林彪之流大肆散布“好好学习是一本万利”的生意经,采取“以官,禄,德”相“诱”的反革命策略,妄图利用“知识私有”的剥削阶级陈腐观念来腐蚀人们的灵魂,把知识当成奇货可居的商品,当作成名成家、升官发财的资本。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这种“读书做官论”严重地毒害了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荡涤了修正主义的污泥浊水,使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的革命变革。例如招生制度的改革,贯彻执行毛主席《七·二一指示》,大学生从工农兵中来,再回到工农兵中去,对于造就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宏大新部队,实现和巩固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领域中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具有深远的意义。招生制度的改革,不仅在学校中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而且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震动,特别是震动了资产阶级,震动了旧的习惯势力。因此,有的人总是看不惯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总是觉得“新的招生制度不如旧的好”。一九七三年,在高等院校招生工作中,就曾经有过一种片面强调文化考试而忽视政治质量和实践经验的倾向发生,张铁生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坚决地抵制了教育界这股资产阶级的错误潮流。时隔两年,有人竟强调理科“要挑中学生好的,要直接上大学”,企图恢复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中学生“直接上大学”的招生制度。高等院校招收什么人,培养什么人,直接体现了教育的阶级性质和政治方向,关系到引导青年走什么道路的大问题。如果这种怪论变成现实,那就会重新回到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上去,广大工农兵学员就要重新被赶出高等院校的大门,让那些所谓“尖子”去爬那个通向资产阶级精神贵族的阶梯,为资产阶级培养“合格的人材”。从工农兵中间选拔大学生的制度,实现了亿万工农千百年来的愿望,广大工农兵学员以“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的响亮口号和优异的成绩,有力地驳斥了教育界的种种奇谈怪论。在工农群众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大大提高了的今天,那种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的历史,决不允许重演。人们知道,苏修叛徒集团的头目,大都是经过高等院校培养的所谓“红色专家”。他们篡夺了党和国家的权力,复辟了资本主义,做了希特勒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这个“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历史教训,我们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候特别不能忘记。

        三

    一百多年前,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毛主席指明的教育革命方向,就是要我们同剥削阶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作彻底的决裂。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教育战线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教育阵地的变革是深刻的,但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还刚刚开始,教育革命并没有搞过头。在我国教育领域里,剥削阶级搞了几千年,修正主义搞了十七年,资产阶级的影响是相当顽固的,用马克思主义把教育阵地完全占领下来,改造过来,要经过几代人坚韧不拔的努力。

    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我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已经基本上摆脱了私有制的锁链,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逐步巩固起来。但是,在所有制方面,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在工、农、商业中都还有部分的私有制,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并不都是全民所有制。因此,要彻底清除教育领域里的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我们必须继续完成在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把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知识私有”观念赖以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因此,要破除“知识私有”观念,必须打破这种状况,实行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

    必须热情地扶植和发扬有利于缩小三大差别、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新生事物。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根本措施,是逐步消灭三大差别的宏伟纲领。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就能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具有高度政治觉悟、能文能武、亦工亦农的共产主义新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实践中去;广大革命师生走“五·七”道路,下乡下厂开门办学;工农兵业余理论队伍的成长;三结合的写作组或批判组的成立,等等。所有这些新生事物,对于无产阶级占领和改造教育阵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都有重要的和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新生事物,使其茁壮成长,加速实现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的伟大目标。

    上层建筑各个领域,资产阶级的势力和旧的传统观念是相当顽固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社会的死尸“是不能装进棺材,埋入坟墓的。它在我们中间腐烂发臭并且毒害我们”。因此,要破除“知识私有”等的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无产阶级必须把上层建筑各个阵地牢固占领下来,改造过来。毛主席指出:“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我们要牢牢掌握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不懈地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批判孔孟之道,批判一切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把教育革命进行到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