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革命英雄传奇的情节和形象的创造 李希凡

    【期号】196101

    【总期号】77

    【页码】21

    【正文】

      一

    近几年来,在反映我国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中间,出现了四部富有传奇特色的作品,即曲波的《林海雪原》、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刘流的《烈火金钢》、冯志的《敌后武工队》。它们的内容都写的是富有传奇特色的革命英雄故事,当然它们在思想、艺术成就上是并不一致的,但一般地说,从文学作品的普及性的广度来看,它们的深入群众,较之其他方面许多优秀的作品,却拥有更多的读者。这似乎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因为即使是其中最好的作品,象《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也并没有超过其他优秀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那么,原因何在呢?我以为可以有两方面的解释:

    其一,我国人民对于反映重大政治斗争特别是反映历代革命战争的作品以及传奇性的英雄故事,有着特殊爱好的传统。这在上千年的文艺发展史上,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在章回小说中间流传最广的、是《三国演义》、《水浒》、《说唐》、《说岳》等书,从章回小说见之于文字形态来说,也是始于《三国》、《水浒》,从说唱艺术的历史发展来看,也是从一开始,大量的历史故事和英雄故事就是它主要的内容。《东京梦华录》在列举北宋东京瓦肆伎艺人名的时候,其中多数艺人就是以“讲史”出名,而《都城纪胜》所说的说话四家,其中“扑刀、杆棒”、“士马金鼓”之事,“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也是它们主要的内容。到了南宋时代,更是充满了所谓“说黄巢拨乱天下,也说赵正激恼京师。说征战,有刘、项争雄;论机谋,有孙、庞斗志。新话说张、韩、刘、岳,史书讲晋、宋、齐、梁;三国志诸葛亮雄材,收西夏说狄青大略。说国贼怀奸从佞,遣愚夫等辈生嗔;说忠臣负屈@⑴冤,铁心肠也须下泪……言两阵对圆,使雄夫壮志……”⑴,从这些情况看来,我国说话艺术的源起,就以反映历史英雄故事,激励人民斗争意志见长。而人民对于这一部分作品的偏爱,也恰恰从文艺史上论证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中华民族……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以汉族的历史为例,可以证明中国人民是不能忍受黑暗势力的统治的,他们每次都用革命的手段达到推翻和改造这种统治的目的。”⑵正是由于中国人民是这样的人民,因而,在精神生活的领域里,也就必然有着这种“特殊”的反映。近几百年来明、清封建统治者曾经怎样千方百计地摧残、焚毁《水浒传》的各种版本,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水浒英雄们的反抗,水浒英雄们的形象,一直是封建时代广大农民的精神火把,不断地把他们引上了反抗的道路。

    当然,我们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无论其内容的丰富性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精神,都是远远超过过去的一切历史,一切英雄人物所能容纳的内容。但这个传统,却也是为我们时代的革命英雄传奇作品,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其二,和这个传统相联系,我们民族的文学形式,在传奇性的情节和英雄形象方面,也有着非常强烈的感人魅力的丰富的创造。而新的革命英雄传奇中的最好的作品,又正是对于这个传统的某些方面有所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故事性强,情节的安排也具有引人入胜的特色,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没有洋腔洋调,这也是使它们能够在读者中间得到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并不复杂,但这却是文学批评工作需要给以重视的现象。大家都知道,解放以后,文化战线上的一个重大的斗争,就是肃清黄色书刊在一般读者和青少年读者中间所散布的思想毒害,在这种黄色书刊中居于首要地位的,就是那些宣传封建迷信、封建道德或者资本主义殖民文化的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在这场斗争中间,我们的革命文学作品和苏联的革命文学作品,象《刘胡兰小传》、《可爱的中国》、《把一切献给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普通一兵》等作品,都起过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它们成为读者的生活的教科书、革命的教科书,传播着革命的理想,宣扬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只不过这一部分作品绝大多数是界于历史和文学体裁之间的传记,而一般文学作品,除去赵树理同志的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能够深入广大群众中的,大概以《铁道游击队》和《新儿女英雄传》一类作品流行得最为广泛。自然这一类作品从今天看来,思想和艺术水平都并不很高,但却正是它们夺取了黄色书刊的阵地,以新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新的革命英雄传奇的故事,吸引着广大的读者,为我们的革命文艺深入一般读者群众搭了一个过渡的桥梁。如果说在开国初期《铁道游击队》、《新儿女英雄传》等书,在这方面做了启蒙的尝试,那么,最近几年来涌现出来的这四部长篇,则更鲜明地展示了它们的特征。

    从题材内容来看,《林海雪原》是描写了一支在东北和国民党匪帮——所谓“中央先遣挺进军”——周旋作战的人民军队的小分队,怎样在林海雪原中追踪侦察剿灭匪徒的故事。这在我国文学作品的题材里,还是一个新鲜的内容。一支二三十人的神奇的小分队,象一把钢刀一样,猛地插入到林海雪原里,超越天险,深入虎穴,征服稀有的困难,驰突奔袭,进行了四次震撼人心、惊险奇绝的战斗,那千变万化的斗智斗勇,确实是自古以来的英雄传奇故事所未曾有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描写抗日战争期间敌伪占领的一座古城中,党所领导的地下斗争的故事。它虽不是《林海雪原》那样的惊险奇绝的斗争故事,却也以它特有的曲折、尖锐、复杂的地下斗争生活的传奇彩色,迷人耳目。《烈火金钢》则是以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五一”反扫荡的斗争生活,构成了它的长篇评书英雄故事的内容。《敌后武工队》和《烈火金钢》的历史背景相同,只不过它是描写了一支“在敌后的敌后”开辟工作、打击敌人的武装工作队的斗争生活。

    这四本小说的题材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具有共同的传奇性的特色。而它们的这种传奇性的色彩,又不同于过去一切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传奇,因为这些作家所歌颂的既不是个人主义的英雄人物,也不是缺少明确革命目的的农民英雄,而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他们的英雄行为虽然展示在个别英雄传奇故事里,而他们斗争生活的目的,却是为了民族、民主革命以至社会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如《林海雪原》中的孤胆英雄杨子荣所说:“现在的侦察兵就是我的前途,因为我是在实现共产主义的大道上走着。……我今天的战绩,就是昨天的前途;明天的战绩,就是今天的前途,这样一天一天就走到穷人翻身阶级消灭的太平年……我这侦察兵的一段乐事就办完了。……到那时千户成一体,万户为一家。春天下种,秋天收粮。咱老杨和群众一起走这条光明大道。……总之我现在作成功了一件事,都觉得是在共产主义大道上进了一步。”而作家们也正是企图从这种意义上叙述他们的英雄故事。曲波说,他写《林海雪原》的目的,是为了让“党和祖国的这些好儿子,这样光辉的事迹”,“更广泛地公诸于世”,“传给劳动人民,传给子孙万代。”⑶李英儒说,他创作《野火春风斗古城》的目的,是为了歌颂那些“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手中无寸铁、腹内有雄兵”的“忠心耿耿埋头为党工作、创造了丰功伟绩、留下了可歌可泣事迹”⑷的地下战线的英雄们;刘流说:“我所写的这些英雄并不是我的艺术创作,而是党领导着人民进行的集体创造;我只不过是写了写”⑸。冯志则是在《敌后武工队》的故事和人物日日夜夜冲激着他的心的情况下进行创作的,他“觉得如不写出来,在战友们面前似乎欠点什么;在祖国面前仿佛还有什么责任没尽到”⑹

    应该说,这几位作者的意图,都通过他们的创作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尽管它们在思想艺术成就上有所不同,但是,那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却构成了他们的作品的共同的基调。而且由于这些作家在作品里所描绘的生活,所刻划的人物,绝大部分是他们,亲身感受过的真切的回忆,如曲波所说:“我每天晚上写书的时候,不感觉是坐在温暖的宿舍里,而是在林海雪原里,和小分队的战友们在一起。”如冯志所说:“书中的人物都是我最熟悉的人物:有的是我的上级,有的是我的战友,有的是我的堡垒户;书中的故事,又多是我亲自参加的。”因此,对他们的写作,在很多方面准备下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使得生活的真实感,透过作品的情节和人物映照着读者的心灵。

    譬如《林海雪原》里那四个惊险奇绝的战斗,姑且不说这战斗生活的内容,绝不是一个没有亲身经历的作家能写出来的,就是那林海雪原的大自然景色:巍峨险峻的九龙汇,巨石吊悬、阴风飒飒、刮肉透骨的鹰嘴峰,铺天盖地一望无垠的大雪原,那酷寒的穿山风,吓人的大雪龙,没有亲身的感受,又何尝能使它们在作者的笔触下扑面而来,……正是由于这几位作家对于他们所反映的生活,具有发自内心的深厚的感情,他们才能在作品里,在他们所描绘的残酷的斗争生活里,那样突出地传达出革命战士的大无畏的精神。林海雪原的肃杀冷酷的严寒气候,凶顽狡诈的匪帮,吓不倒英雄的小分队,不管奶头山有多么险恶,威虎山防守得何等严密,许大马棒有多么狠毒,座山雕是多么强悍,在杨子荣、刘勋苍、孙达得、栾超家这样一些英雄战士的面前,都只能成为烘托的背景,用武的对象!

    在《野火春风斗古城》里,杨晓冬确实是生活在外表上敌人非常强大的势力范围里,然而,在作者的笔下,手无寸铁的杨晓冬的精神威力,闪射得何等光采夺目。在《烈火金钢》和《敌后武工队》里,表面看来,日寇残酷的“五一”大扫荡,血染了冀中平原,但是,他们想用血与火压倒英雄的冀中人民,却是一场空想。当史更新单枪匹马大闹桥头堡的时候,当小李庄群众面对着残暴的民族敌人那样沉默、镇定的时候,当小李庄妇女在桥头镇里抗强暴尽坚贞的时候……你不能不和作者有着共鸣的感受:“个别英雄的作为能够鼓舞人心,震慑敌胆,而英雄集体行动,更能鼓舞人心,震慑敌胆。”《敌后武工队》虽然较之前三部作品艺术加工更差一些,而那支活跃在敌人心脏里的小小武工队的真实生活的记录,仍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革命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其中最好的传奇性的英雄故事,英雄形象,不仅给能够阅读作品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入到许多文学作品不能深入的读者群众中间去,而且大都被改编为说唱艺术,通过说唱艺术的广泛传播,进一步深入到文盲或半文盲的听众中间去,以它们的全新的故事内容,全新的英雄形象,教育着广大的读者和听众,代替了陈旧的演义体小说,而成为人民群众的新的精神食粮。

      二

    这些作品所以能得到广泛流传,首先是我们上面讲到的内容的问题。经历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正在经历着社会主义革命的人民群众,必然会从这些英雄故事、英雄形象里找到自己同时代人的为共同事业、伟大理想奋勇前进的精神榜样。但是,这样的内容,这样的精神榜样,应该说并不专属于这一部分作品,而是我们革命文学共有的特征,那么,为什么独独这一部分作品拥有更广泛的读者和听众呢?这就不仅仅是一个内容的问题,应该也有着和内容相适应的艺术形式上的表现问题,即我在上面已经提到过的,它们的广泛普及,是得力于传奇性的情节和形象的创造对传统文学有所继承和发扬。当然,我并不是说这四部作品在这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也不是说它们的一切继承,都可以作为革命文学的范本,只是说,它们在这方面的有些探索既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无论是成就、不足和缺陷,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善于把握所反映的斗争生活的特点,结构和安排作品的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使情节的变化,丰富地、多方面地反映出生活的节奏,这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评书艺术的一个很大的引人入胜的特色。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那封建时代政治斗争的风云,是怎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错综复杂地伸延开去,故事情节的发展,在作家的笔下,象是一泻千里的长河,但是泛滥在河心的波涛汹涌的浪头,又是那样变化万端,奇峰凸起,引人入胜。至于评书艺术家,如果没有这种能力,那就无法想象他用什么吸引听众了,只要看一看王少堂的《武松》就会了解,扬州评坛艺术家是怎样富有变化地发展了《水浒》武十回的故事情节。应该说,这种传统艺术的特点被曲波很好地运用到《林海雪原》故事情节的构造里了。尽管《林海雪原》的内容,并不是反映《三国演义》、《水浒》的那种广阔的政治斗争,但是,它的富有传奇性的复杂、曲折的斗争生活,都使作者有条件把这种艺术构造能力充分融合到他的英雄传奇的故事情节的安排里去。从《林海雪原》的整个情节构成来看,它的四个惊险的战斗故事,并不都是非常精采的,后两个故事的特色不很突出,因而,情节发展也不如前两个故事那样引人入胜。但是,从奇袭奶头山和智取威虎山这两个战斗故事来看,对于故事的布局,作者适应着斗争生活的内容,确实是充分地发扬了传奇性的情节构造的功能。整个说来,这两个战斗故事并不是平铺直叙地发展着,由于斗争对象、斗争方式的差异引起了不同的情节变化,不同的故事布局。从奶头山的战斗来看,它的情节变化是以奇峰突出、急骤变化形成自己的特点,而从智取威虎山的战斗来看,它的情节变化,却是以波澜壮阔地延伸、错综复杂地交织而引人入胜。在这段情节里,主体的故事派生着枝节的小故事,而枝节的小故事又牵连着、纠结着主体的故事。真是纵横交错,千变万化。更可贵的是,作者非常善于从小的纠结牵引出大的罗网。

    奶头山的战斗,是小分队追踪匪徒的第一个战斗,它决定于战斗之前的侦察工作。读过《林海雪原》的人都知道,发现奶头山的匪徒,是靠了杨子荣拾到的一只白色胶皮鞋开始追索踪迹的。从这只白色胶皮鞋追查出栾警尉,拦劫住刁占一,最后牵引出杉lán@⑵站大屠杀的凶手——奶头山的许大马棒这伙匪徒,把情节引上了第一个战斗故事的高峰——《跨谷飞涧,奇袭虎狼窝》。在这段情节里,《杨子荣智识小炉匠》欲擒故纵的曲折的侦察活动,《蘑菇老人神话奶头山》的灵芝姑娘的神话传说的穿插,虽然都有它们独立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性,但是,情节却一直沿着主体的故事在发展,侦察活动是破敌的前奏;神话传说,是奶头山胜利的烘托,奶头山上的浓重的险恶风雪,虽然增加了小分队的困难,却也为栾超家的超越天险突出地勾划了传奇性的浪漫色调。神奇的“跨谷飞涧”,神速的奔袭,把情节的发展奇峰突起地引上了高潮。

    智取威虎山的战斗,完全是另外一种类型的战斗。在这个战斗里,小分队面对着地形复杂、防守坚固的顽敌,如果不能从堡垒内部寻求破敌的办法,小分队就很难完成这个艰巨的战斗任务。不同的战斗生活的内容,就决定了不同的情节变化,不同的故事布局。如上所说,这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是纵横交错,千变万化的。“雪地追踪”虽然牢牢地抓住了一撮毛和假定河道人联系着威虎山的这条线,但它并没有立即引向威虎山的战斗。作者对这个情节的布置,完全不同于奶头山的奇袭,在引向高峰的关口上来了个迂回的曲折,适应着复杂的战斗生活的形势,故事沿着“兵分三路,如此如此”的三条线伸延开去,真所谓花开三朵,各表一枝。作者先抓住小分队主力兵发夹皮沟这条线,从容地把读者吸引到夹皮沟人民的生活场景里去,热情地叙述了一个军民团结的小故事,为大破威虎山创造了一支后备军。但是,正当小分队和夹皮沟人民欢腾第一次劳动成果的时刻,作者就嘎然而止地引出了杨子荣这第二条线,和欢腾的群众场面相对照,杨子荣伪装匪徒闯入威虎山,这完全是一个惊险的英雄传奇,威虎厅前面对着凶顽、阴险的匪首的审问,孤胆英雄杨子荣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怎样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紧张的注意力啊!可是,当你为杨子荣在威虎山上的初步成功松一口气,而又迫切想知道他下一步要走什么棋的时候,作者却又从容地放松了弓弦,按下这根线头,随手牵引起夹皮沟的那一根,去描写完全不同情景的滑雪练武的欢乐场面去了……就这样前后交错、纵横穿插、变化万端地把情节一步一步地推向高峰……至于第三条线——留守在神河庙的栾超家的出现,却已经在智破威虎山以后了,他的精采的《闯山急报》虽然也是对神河庙匪徒的一个交代,却主要是开启了消灭九彪的第三个战斗。

    这种富于变化的情节安排、曲折的故事布局的特征,确实表现了作者自己所说的,受到了传统文学民族风格的极深刻的影响。

    不过,从《林海雪原》的整个故事结构来看,它的四个战斗故事的情节构造,主要还是通过连环式的衔接发生关系,并没有完全织成一张周密的艺术的网,小说的后半部也显得有些重复和累赘。

    由于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不同,《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情节变化,虽然没有《林海雪原》这样曲折和复杂,但是,《野火春风斗古城》,适应着它所反映的地下斗争生活的内容,展开了它的波澜壮阔的情节构造,它虽然缺乏复杂多变的故事的穿插,但是,它的情节发展也是一环紧扣一环,具有动人心弦的吸引力。在这里,情节的内容并不是围绕着一个一个战斗故事发展着,而是围绕着这支地下斗争的力量广泛地概括了这敌伪统治下的古城人民的生活,虽然在个别情节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够真实的地方,整个说来,它的结构和情节构造却是紧凑和完整的。它的情节的传奇性的特征,是深刻地展现在地下斗争的特有斗争方式和斗争策略的复杂生活里,这使它不同于《林海雪原》,但是,那种斗智斗勇的紧张的生活描写,象金环的就义,杨晓冬大闹伪法庭,大闹宴乐园,杨妈妈英勇牺牲的场面,以及写杨晓冬单人会见伪省长吴赞东,写武工队夜袭敌人司令部,写八里庄关团起义,其传奇性的情节和故事的感人力量,也并不弱于《林海雪原》,而且从长篇小说的情节构造来看,它的传奇性情节的峰峦起伏,始终是沿着中心情节的发展而紧密地联接起来,真实地表现了复杂的斗争生活的发展,没有为情节而情节的缺陷,也没有重复、累赘的毛病。

    《烈火金钢》则完全是采用章回体裁,用紧张的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来描绘“五一”反扫荡的斗争生活。仅仅三十回的《烈火金钢》,在它的故事的安排里,几乎每一回都有它独立的富于戏剧性的情节,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这种戏剧性情节结合小说所反映的斗争生活内容,又特别富有惊险性。象史更新大闹桥头镇那一节,虽然有不少过火的夸张,但作者所描写的这个战斗的紧张的惊险性,也富有耐人玩味的幽默的喜剧效果。其他象第十六回《三勇士潜入敌穴,众妇女救出囚牢》,第十九回《一群鬼子入罗网,三路民兵战沙滩》,第二十二回《飞行员大闹县城》,第二十五回《两炮楼封锁村路,一口井吸住人心》等回目,也都富有紧张、惊险的特点,生动地表现了斗争生活复杂而尖锐的冲突,迫使读者不松一口气地一回一回读下去。在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作者预期的艺术效果:“……评书的听众和戏剧的观众特别是和话剧的观众有相同的要求:许多群众都注视和倾听着一个演员……如果没有戏剧性的故事,就很难把观众吸住。不过这种戏剧性的故事应该合情合理,并且需要把斗争推向矛盾的尖端,还需要一环紧扣一环、一浪更高一浪地连续地发展,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形成一个一个的‘扣子’,把听众吸住。”

    不过,富于戏剧性的情节的构造,也必须符合于生活内容的真实发展,过火的夸张,对于传奇性的情节也会有所损害。象上面所谈到的,史更新大闹桥头镇一节,作者对于孤胆英雄史更新的斗争行动的描绘,就有不少过分渲染的地方,不能完全令人信服。而从整个故事情节的结构来看,“烈火金钢”虽然吸收了章回小说和评书艺术中的情节构成上的优点,却并没有完全脱出它们的窠臼。有些章回由于过多的追求个别情节的惊险、紧张,却忽略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因而,个别故事情节虽然富有吸引人的特色,而整个情节却往往由于突出的枝蔓横生,冲淡了它的内在联系,显得缺乏连贯的中心。

    根据这三部作品的情节构造来看,长篇小说的故事性是否能吸引人,是和它的情节的构思和安排有很大关系的。情节的安排当然要符合生活内容的真实发展,但是,波澜起伏的情节构造,也必须是艺术概括、提炼的成果,否则,就很难使作品的故事具有特色。比较起上述三部作品来,《敌后武工队》就要差一些,作者对于这个武工队的斗争故事,没有很好地进行艺术上的概括和剪裁,因而,它的情节的构造就缺乏出奇制胜、动人心弦的魅力,缺乏一环紧扣一环的“扣子”,故事的布局也显得有平铺直叙的罗列事件的现象。

      三

    当然,故事情节的安排,在一部作品的整体艺术形象的创造上,并不是孤立的现象。情节的安排必须适应于作品内容所反映的生活矛盾的真实性,从艺术处理上看,那就是故事情节的安排,必须服从于艺术形象、人物性格创造的需要,特别是富有传奇性题材的作品,如果故事情节的安排和英雄形象的创造不能融合得很紧,就很容易陷入一般惊险小说单纯猎奇的窠臼。以上谈到的这几部作品在这方面就各有短长。

    “林海雪原”的故事情节安排,如上所说,有着非常突出的艺术特色。从艺术形象的整体创造来看,可以说“林海雪原”的故事情节安排,是和突出地描绘小分队英雄们的勇敢、智慧和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的精神融合得很紧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的安排,作者突出地描绘了小分队各种不同性格的英雄形象。读者初步认识沉着心细的杨子荣的性格特色,是从一支白色胶鞋的发现到小炉匠的漏网这个曲折的侦察行动中得到的印象。而号称“坦克”的刘勋苍的勇猛、浑厚的形象和性格,是透过他在茫茫林海中猛擒刁占一的一系列的富有个性的行动和心理变化突现出来的……

    不能多方面地、丰富地描绘英雄形象的性格特征,不能从情节发展中全面地发展人物的性格,故事的布局和人物性格的表现不是在整个情节发展里都粘合得很紧,以致有时还有脱节现象,而使其中的一些人物甚至主要人物性格都还不够丰满,这是《林海雪原》形象创造上的一个很大的缺陷。譬如象少剑波这个人物,就作者的意图来说,它可以说是这部英雄传奇的中心人物,作者是企图从比较高的角度上概括他的英雄性格,他的屡操胜算的巧妙的战斗部署,大胆、果断的行动,坚毅、勇敢的品质,也使他能够成为小说情节发展中的关键性的人物,但是,由于作者过多地在故事布局上安排人物的位置,使它在情节发展上发挥作用,而缺乏对他的独特性格的深入刻划、具体描绘(当然这个性格所以写得失败,主要还在于他的精神品质并没有达到作家的创造一个完整的人民军队的指挥员形象的要求,这里只是就他的形象和情节的关系而言),所以尽管这个人物表面上仿佛和故事结合得很紧,处于情节发展的中心地位,结果却由于缺少和情节发展紧密融合的血肉丰满的性格特征,而使他的性格离开了生活的土壤,给人以不够真实的感觉。

    不过,只要以英雄形象作为情节的中心,使情节的发展紧密地融合着性格的创造,那怕紧张、惊险的情节,具有更浓厚的传奇色彩,它也能令人信服,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譬如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情节,作者未尝没有在故事布局、情节构造上用过很多心思。如我们上面所谈,兵分三路,如此如此的一段情节,是何等紧张而又富于变化,然而它的中心目的并不在于炫耀惊险的情节,而是在于突出孤胆英雄杨子荣的形象和性格,所以尽管威虎厅前的那场舌战是那样紧张,杨子荣所经受的考验是那样惊心动魄——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在此时此地,杨子荣必须神情毕肖地成为匪徒胡彪,来取得座山雕的信任,在这里的许多细节描写,没有疑问是经过作者浪漫化了的艺术概括——作者把革命英雄战士的高度的智慧、勇敢、沉着和无畏的献身精神,都集中在这些场面上的杨子荣的性格表现里了,可是,由于情节的每一个动荡,都在杨子荣的精神状态上,得到了鲜明而真实的反映,作者体察入微地刻划了这个英雄性格,他怎样在复杂斗争中,加强信心和意志,充分运用精神的威力,临危镇定,随机应变,不露一点破绽地和敌人进行高度的神经战,因而,那怕是小炉匠突然出现的意外事件,也都成了进一步丰富和突出杨子荣英雄性格的艺术手段。

    只是可惜,在《林海雪原》里,并不是所有的情节构造都和英雄性格的表现融合得这样紧密,就是象杨子荣这样重要的人物,也并没有在整个长篇的情节里,都得到了细致的深入的性格刻划。往往一离开战斗生活、惊险情节,小说里的英雄人物的性格,就消融在一片笑声中了,失去了鲜明的性格光采。这在《敌后武工队》里,表现得更为突出,仿佛不是战斗,就是开玩笑,离开了这样的生活内容,就无法表现革命战士的丰富的生活形象和性格特征。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野火春风斗古城》的艺术成就,是高于其他三部作品的。《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故事情节,如上所说,同样富有传奇性的鲜明彩色,它也充分运用了文学上的惊险样式,通过紧张的情节反映了地下斗争的复杂生活,尽管它也有其他方面的缺点,可是,作者在构思小说的故事、安排小说情节的时候,时刻不忘记他的创作意图:“对这些忠心耿耿埋头为党工作、创造了丰功伟绩、留下了可歌可泣事迹的同志们,任你有多好的喉咙、多饱的笔墨也是唱不尽写不完的。”因此,活在作家艺术构思里的,首先并不是怎样构造传奇性的情节——“我在书中写了些紧张情节,因为内线工作在实际生活中,紧张是经常的,惊险离奇的事是很多的”,而是如何塑造那些“具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的地下战线的英雄们。

    从小说的整个故事布局也可以看到这个特点。作者虽然也适应他所反映的斗争生活的内容,充分运用传奇性的情节来突现他的英雄形象,譬如杨晓冬单独会见伪省长吴赞东,武工队夜袭敌军司令部,杨晓冬大闹法庭、大闹宴乐园、越狱、芦苇河截俘,昌腾镇关团起义等章节,都不缺少生动地刻划英雄性格的紧张的情节、惊险的场面,但是,作者却并未因此而忽略多方面地、丰富地描绘英雄形象的性格特征,把这场敌我矛盾的斗争,扩展到思想、智慧、道德、信念的精神领域里去,通过所谓“跟敌人作斗争的时候,充满了‘手中无寸铁,腹内有雄兵’的英雄气概”,展开了英雄们的光采夺目的斗争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描写。杨晓冬母子的狱中会见,杨母壮烈殉国的尖锐的生活冲突,固然是最突出地表现了这位革命妈妈的光辉的性格,就是那深厚的慈母的爱情,也何尝不是描绘了这位革命妈妈的丰富的细腻的感情境界,从这种感情境界里,灿烂地映照出她的光辉的形象。

    正是由于作者在故事发展中那样丰富地描绘了这位革命母亲的内心世界,所以当情节推向高峰——在敌人法庭上和母子相会光荣殉国的场面,才使得她的大义凛然的英雄性格更加丰满、突出,更加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杨晓冬的形象也是如此。象《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一样,在这部富有传奇特色的小说里,杨晓冬的形象也是处于情节的中心。但是,《野火春风斗古城》的作者,却并不满足于只用传奇性的情节突现它的英雄性格,在吴赞东家里的斗争,大闹伪法庭,大闹宴乐园,策划关团起义等章节,固然生动地刻划了他的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在敌人威胁利诱面前所表现的坚强不屈的英雄气魄,就是不在传奇性的情节里,作者也依然多方面地描绘了杨晓冬的性格特征,展示了他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作者的笔下,杨晓冬既是坚强的革命者,又是有着丰富感情的普通的共产党员,他有深厚的母子之爱,诚挚的男女之爱,同志之爱,只不过重要的是他的一切爱情,都联系着革命的命运,人民的命运。他深深地爱着多年受苦的母亲,但他更懂得,要使母亲,千百万母亲幸福地生活,那只有在革命胜利以后。他爱上了银环,可是,在艰苦斗争的年月里,他只能用“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情。他爱着自己战友老韩的子女——燕来和小燕,他热情地寻找他们,是为了他们的政治生命,他要使这两个共产党员革命烈士的子女,继承老韩的遗志……这一切就使他的爱情闪耀着革命战士的崇高情操的光采。

    由于作者是这样多方面地、丰富地描绘了杨晓冬的性格——不仅把他的性格特征融合在传奇性的特有情节里,而且把它们融合在作品所反映的一切生活情节里去,加以生动地刻划、细致地描绘,所以比较起《林海雪原》的少剑波的形象来,杨晓冬的形象就丰满而亲切得多,它虽然处身于传奇性情节的中心,但并没有过分的夸张,人物性格的发展在小说一切情节和细节里都得到了充分的描写,表明了这个英雄形象是深深植根在现实生活的土壤里。

    至于《烈火金钢》在这方面的成就,就较之《林海雪原》更差一些了,如果说《林海雪原》对于英雄形象的创造,在人物和故事粘合得较紧的时候,譬如《杨子荣智识小炉匠》、《刘勋苍猛擒刁占一》、《杨子荣盛布血肉兵》、《逢险敌,舌战小炉匠》、《栾超家闯山急报》等传奇性的情节里,还能从一个或几个战斗生活的横断面里,活脱脱地突现它的英雄性格,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那么,《烈火金钢》则有时把这方面的机会也溶解在传奇性或戏剧性情节构造里了。如上所说,《烈火金钢》的戏剧性、传奇性情节是很多的,但作者把他的笔力主要都是用在故事情节的构造上,而忽略了完整的英雄形象的创造,往往其中某一个英雄人物的性格刚刚闪耀出光采,而情节稍一转换,它却又消失了。象史更新的形象和性格,在第一回里虽然有过火夸张之处,但总的说来,还是有光采的,但在整个情节里,这个英雄性格却一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反而成了小说中可有可无的人物。此外,如果只是追求情节的传奇性和戏剧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英雄人物的性格。象肖飞,这个出色的飞行员,作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刻划出了他的某些性格特征,却由于过多地在富有戏剧性的情节里渲染他的冒险行为和飞行员的特有技能,没有更深刻、更丰富地表现他的内在的英雄品质,因而,总使人感到,他身上的油滑的草莽气息多于一个革命英雄的光采,损害了他的性格的完整。

    从这几部富有传奇性特征的小说看来,情节构造的对于传统文学民族风格的某些方面的继承和发扬,确实是使它们能为广大群众喜爱的主要原因,也确实是给这些作品带来特有的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但是,我以为,象一切文学作品一样,传奇性情节的构造,只有相对独立的艺术价值,它必须服从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创造,特别是必须紧密地融合着英雄形象、性格的创造。如果只是为情节而情节,为传奇性而传奇性,也许能暂时地满足部分读者的好奇心理,但却不可能使它的艺术形象和性格,给读者留下深刻、丰满的印象。这几部富有传奇特色的小说的成就和不足,也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正文注释:

    ⑴见《醉翁谈录》

    ⑵《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⑶《关于〈林海雪原〉》

    ⑷《关于〈野火春风斗古城〉》

    ⑸《〈烈火金钢〉写作中的几点情况和问题》

    ⑹《写在前面》

    【外字】字库未存字注释:

     @⑴原字为口右加卸

     @⑵原字为山下加风的繁体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